• 005303449/2021-00229
  • 登封市人民政府
  • 其他文件,质量强市,规划
  • 2021-11-18
  • 2021-11-25
  • 通知
  • 登政办〔2021〕30号
  • 有效
登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登封市“十四五”质量强市建设规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登封市“十四五”质量强市建设规划》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21年11月18日          

 

登封市“十四五”质量强市建设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豫发〔2018〕22号)、《中共郑州市委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郑发〔2018〕23号)等文件精神,推动登封市质量发展,按照河南省、郑州市质量工作要求,立足登封实际,特制定《登封市“十四五”质量强市建设规划》。

一、“十三五”质量强市工作成效与未来发展形势

(一)“十三五”质量强市工作成效

“十三五”时期,登封市全面贯彻落实河南省、郑州市关于质量强省、质量强市相关工作要求,深入推进全市质量强市工作,切实加强质量工作的组织领导,全面提升登封市质量总体水平,为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较好的质量保证。

1. 质量宏观管理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登封市每年召开质量工作大会,持续实施登封市市长质量奖,出台了《登封市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登发〔2019〕4号),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格局。同时,强化政府质量工作考核,将质量工作考核纳入党委政府综合目标考评体系,质量工作考核结果作为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及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质量发展支撑登封市加快成为中西部政策环境最优、发展潜力最大、最具经济活力的县域之一。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中高速增长。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52.8亿元,同比增长2.4%;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1.57亿元,同比增长7.2%。连续三年入选中国旅游百强县(市),连续四年入选全国经济百强县(市),连续五年入选中国工业百强县(市)。

2. 质量总体水平明显提升。登封市大力开展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导入活动,建立先进质量管理经验推广机制。推广应用先进制造工艺、清洁高效生产工艺,推行绿色制造,着力降低产品制造能耗。发展自动化生产线,提升生产过程智能化水平。登封市重点工业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6%,食品抽检合格率达99.2%,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8%;全市工程监督覆盖率、竣工验收合格率、旅游事故隐患整改率均达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五年位居郑州市六县(市)前列,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被评为省级森林城市。建立了与省政务服务网“好差评”系统对接的登封“好差评”工作政务服务机制和政务四级联动系统,省网的数据后台导出的评价数据全部显示为非常满意。登封市荣获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3. 标准引领促进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建立健全技术、专利、标准协同机制,引领企业实施先进标准,促进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整体提升。郑州跃博汽车电器有限公司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制定了GB/T28046.2-2019《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二部分:电气负荷》国家标准;郑州市王楼工业水泥有限公司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制定了GB/T38139-2019《水泥助磨剂生产用原材料成分测定方法:气相色谱法》国家标准;郑州市王楼水泥有限公司和郑州盾泥建材有限公司参与制定了GB/T39712-2020《快速施工用海工硫铝酸盐水泥》国家标准;登封窑瓷苑科技有限公司起草了《麦饭石陶瓷饮用器皿制作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并发布实施;河南省嵩山禅武医研究院起草了“嵩山内养功法”郑州市地方标准,并发布实施。

4. 品牌经济效应更加凸显。扎实推进“大品牌、大市场、大企业”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扎实提升产品内在质量。建立品牌梯次培育管理模式,相继培育出1家郑州市市长质量奖企业,评选出14家登封市市长质量奖企业;申请注册商标940件、地理标志商标4件,“少林寺”获中国驰名商标,郑州嵩阳煤机制造有限公司的“煤王”和郑州狮虎磨料磨具有限公司的“利齿”等2件商标申报中国驰名商标,获批郑州市知识产权强企1家;强化文旅品牌培育,少林办入选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保护管理获得最高5星级荣誉,新增4A级景区2家、3A级景区2家,室内文武演艺项目《少林十三棍僧》开演;建成美丽乡村试点村14个、乡村旅游特色村5个,培育郑州市级特色农业产业集群1个、农业龙头企业19家、生态农业示范园28个;新增郑州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6个,新认证“绿色食品”农产品基地3家,创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示范园区1家。

5. 创新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发挥创新在消费品提质升级中的引领作用,健全创新激励机制,支持企业加大研发设计投入,加强产学研用结合,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增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评定科技雏鹰企业17家、科技小巨人企业9家、科技瞪羚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获得授权证书专利438件,科技支撑作用更加显著。建成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59个,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家,科技型企业达到180家,产值超亿元科技型小巨人企业11家,全市市场主体数量突破5万家,年均增幅70%以上。

(二)准确把握未来质量发展新阶段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准确研判“十四五”时期国内外发展新变化,对于制定规划纲要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从国际看,全球正在经历增长曲线重塑、世界格局重构、国际规则重建与科技热点重置等重大变化,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从国内看,我国正处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阶段,社会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速构建。从区域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郑州作为国家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在国家大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必将为登封未来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未来登封质量发展主要面临的四大机遇和四大挑战。

四大机遇:一是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抓住“一带一路”、国家中心城市等重大战略机遇,针对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明确提出的“东强、南动、西美、北静、中优、外联”的功能布局,“西美”战略为登封市发展注入新的内涵。登封位于郑州市大都市区的东西向发展主轴,应主动对接郑州大都市区建设,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支撑和引导登封市发展成为更宜居、更有影响力的质量强市、经济强市。二是面对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国家战略交汇叠加的机遇,不仅要成为国家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战略腹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枢纽,更要为后发地区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治理探索新路径。登封蕴含的丰厚文化、生态资源是黄河生态、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在国家战略布局中将大有可为。三是环嵩山文化带成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文化战略重要组成部分。登封作为郑汴洛国际文化旅游核心板块的黄金节点,在郑州文旅强市建设中将面临重要发展机遇。登封应坚持文旅强市,创精品、促融合,全面塑造美丽登封发展新引擎。以“环嵩山文化带”建设为统领,以创建“河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为载体,高标准打造四大文旅片区,高水平规划精品文旅线路,加速推进景区游向全域游迈进。四是河南省提出构建郑州洛阳“主副引领”的发展布局,对于登封发挥自身优势融入郑州、服务郑州具有重要意义。登封要坚持提升品位,强建设、精管理,全面增强美丽登封发展新魅力。推动城市空间布局、功能品质、治理能力实现新跃升,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四大挑战:一是进一步提升质量总体水平。登封产业转型升级面临严峻考验,部分行业产品结构不合理,仍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自主知识产权含量低,供给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产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二是强化企业质量品牌意识。登封企业品牌打造和培育能力明显滞后于经济发达地区,缺乏具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和知名企业。三是加大质量技术基础能力建设。登封质量创新研发平台建设投入不足,促进转型发展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质量技术基础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四是提高质量治理水平。随着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县域经济传统的粗放式数量型增长模式带来生态环境破坏、发展动力单一、城乡二元分离等问题难以满足人民对高质量美好生活的需求,县域经济亟须向绿色发展、多元驱动、城乡融合等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变。

二、“十四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全面融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为统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与增强登封市综合实力为目标,以质量强市、品牌强市、标准强市和持续推动“登封制造”、“登封产品”、“登封工程”和“登封服务”向产业链中高端延伸为抓手,着力夯实质量基础,提升质量治理能力,持续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以质量强市支撑全市经济社会取得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1. 创新突破。把创新摆在质量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持续建立完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创新质量管理机制体制、方式方法,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强化质量宏观管理,保持质量发展新常态。既注重技术、管理、产业创新,也重视理念、文化和制度创新,以强大的创新推动质量、计量、标准的提升,形成以创新为支撑的质量发展模式,创造更多领域引领式发展的新优势。

2. 以质取胜。始终把质量第一作为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判断标准,突出需求牵引、结果导向,找准改革创新与转型升级的切入点、内生增长和开放发展的结合点、社会建设与民生改善的着力点,打造健康可持续经济社会系统,促进各领域高水平发展,实质性增加社会总福利。

3. 标准先行。瞄准国际一流,立足基线提升,建立覆盖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标准规则体系和评价机制,以高标准引领高质量,促进产业发展、公共管理、社会治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加快现代治理体系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城市,在更高层次提升城市竞争力。

4. 共治共享。把社会共治作为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建立并完善大质量工作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监管、市场调节、企业主体、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质量共治格局,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支持社会组织引导行业规范发展。探索建立质量安全多元救济机制,加强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发动社会力量开展质量安全志愿服务,形成质量多元共治格局。

(三)发展目标

1. 总体目标

到2025年,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质量发展机制更加成熟,质量基础进一步夯实,质量安全更有保障,质量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质量提升更有成效,质量水平不断提升,质量满意度稳步提高,质量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品牌、知名企业和产业集群。争创河南省质量强县(市)示范县(市),争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展望2035年,推动质量强市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有新作为,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成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少林功夫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建成绿色发展生态涵养区、区域协同发展先行区、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成为郑州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增长极。

    2. 具体目标

(1)产品质量目标。到2025年,产品质量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质量水平进一步提升,品牌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引导铝及铝制品、耐材、建材等传统产业实施“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推动新兴产业提速扩量。以“一区两园三基地”为载体,推动产业集群培育发展和产业链延伸补强。确保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

专栏1  产品质量主要量化指标

01工业产品

1. 区域工业品(不含食品)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发现率不高于7%;

2. 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5%以上;

3. 出口工业产品检验合格率98%以上。

02食用农产品

1. 食用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

2. 全面实施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确保技术标准入户率达100%。

03食品药品

1. 本产重点食品省级质量监督抽检合格率达99.2%以上;

2. 餐饮食品抽检合格率95%以上;

3. 新增绿色食品认证3个以上;

4. 药品经营企业100%通过GSP认证

5. 医疗器械和化妆品经营企业实现规范化管理。

04消费品

国家纳入重点领域消费品监督抽查合格率95%以上。

(2)工程质量目标。到2025年,工程质量稳定提高,建筑工程节能效率和工业化建造比重不断提升,绿色建筑发展迅速,住宅性能改善明显。人民群众对工程质量满意度明显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投诉率逐年下降。 

专栏2  工程质量主要量化指标

01竣工工程总目标

1. 大中型工程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 100%;

2. 其他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 99%以上。

02标准执行

1. 国家标准和要求执行率达到 100%;

2. 新开工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执行率达到 99%以上。

03建筑工程

1.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率 100%;

2. 城市行政区域内房屋建筑与市政工程质量监督覆盖率达到100%。

3. 装配式建筑工业化国家级试点示范基地达到3个。

4. 绿色建筑总面积超过9000万平方米。

04交通工程

1. 干线新(改、扩)建工程和地方重点工程项目合格率力争达到 100%;

2. 农村公路工程项目质量合格率达到100%;

3. 其他交通建设和养护改善工程项目质量合格率达到100%。

05水利工程

1. 单元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

2. 综合优良率达到省下达指标要求。

(3)服务质量目标。到2025年,基本实现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和品牌化,服务质量稳步提升,建成一批国家、省、郑州市服务业标准化示范点,骨干企业品牌价值进一步显现。生产性服务领域服务体系健全、运行规范,与先进制造业融合价值充分体现。生活性服务领域标准覆盖率和服务规范性大幅提升,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稳步提升。建成一批服务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培育一批地方特色鲜明的服务品牌和项目。行业自律和诚信意识明显增强。

 

专栏3  服务质量主要量化指标

01服务标准化

1. 服务业标准化普及率超过40%。

2. 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1个以上。

02顾客总体

满意度

1. 金融、现代物流、商务、交通运输信息、外包服务、研发设计、售后服务、会展服务、检验检测、评估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达到80%以上;

2. 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旅游、物业管理、文体产业等生活性服务业达到75%-80%以上。

03宏观质量领域服务质量指标

1. 政府服务质量:政务服务中心群众满意度保持在98%以上;

2. 文化旅游服务质量:“河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新建星级旅游厕所15个,支持嵩阳书院和中岳庙申创5A级旅游景区;推出《传奇少林》武术演艺,打造10家以上精品旅游民宿,推出3-5条精品康养旅游路线。

3. 民生质量:加快推进郑州大学嵩阳书院、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登封校区建设,谋划建设中原区伊河路小学教育集团登封校区等6所中小学校,新增公办幼儿园2所,持续做好武术学校后勤社会化服务;高质量推动健康城市创建,加快推进市人民医院东迁、5个县域医疗中心次中心建设。

4. 城市建设和管理质量:积极推进郑州市域轨道快线K2、郑登洛城际铁路登封段、G207线登封境改建、盐洛高速嵩阳站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市政设施建设,新建5G基站446个,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97%,建成完整社区6个以上,新建ETC智慧停车场50个、停车位6000个以上;确保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95%,再生水回用率达到30%以上。市民满意度逐步提升。

(4)品牌和知识产权目标。到2025年,全市品牌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品牌建设基础进一步夯实,品牌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品牌培育能力显著增强,自主品牌数量和知名品牌数量显著增加,品牌价值显著提高,品牌培育成果有效支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及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打造登封特色“国际范”“山城范”“古城范”,提升景城品质。

 

专栏4  品牌发展主要量化指标

序号

指标项

培育数(参考数量

1

郑州市市长质量奖

1项(含提名奖)

2

登封市市长质量奖

10

3

国家、省质量标杆

2-3

4

商标金奖企业

1-2

5

河南老字号

2

6

“商鼎杯”“结构商鼎杯”“中州杯”

5

7

精品乡村旅游民宿

5个

8

质量品牌示范区打造

1

9

创建河南省质量强县示范县


(5)质量基础发展能力目标。到2025年,质量基础发展能力整体跃升。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质量基础设施系统完整、高效运行,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对科技进步、产业升级和社会治理的支撑更加有力。

专栏5  质量基础发展能力目标

计量基础

能力及创新

能力建设

    紧扣登封市产业的发展需求,建立改造提升一批计量标准,推进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升级换代,新增提升不少于5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逐步完善制造业、公共服务业以及环境监测等领域的量传体系建设,夯实计量技术支撑能力。

    在全市分行业、分类别培育和开展工业计量标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引导企业完善计量测试体系。新培育工业计量标杆示范单位2家以上。

    抓好重点项目和能源计量工作,开展计量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培训,保障量值100%准确可靠。

标准化基础能力建设

    支持企业和研发机构参与各类标准制定修订,力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制修订总量达15项以上。争取1—2个省(市级)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落户登封市。

    在全市优势企业开展对标达标活动,争取5家企业产品质量标准达到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水平;制造业重点领域国家标准转化率达到90%。

    充分发挥标准化示范区引领作用,创建国家级、省级标准化服务示范区不少于1个;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1-2家,全市企业综合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认证检验

检测技术

服务平台

建设

    围绕登封产业布局,大力推进省级、市级质量技术基础平台建设,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检验检测认证支撑能力。新增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以上。

    对照产业集聚地、开发区、园区、特色小镇等需求,培育1个以上计量服务、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等新兴质量服务业态,为制造业企业和各类科技园、孵化器、创客空间等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质量技术支持。

    鼓励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和企业开展新型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鼓励开展绿色有机、物联网、交通装备等高端产品领域服务认证。新增绿色有机、物联网等高端产品领域服务认证2家以上。

三、十四五重点工作任务和推进措施

(一)完善机制,保障质量强市稳步推进

1. 完善“大质量”工作机制。将质量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来谋划,作为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的第一要务来落实,持续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管、部门监管、企业主责、行业自律、市场调节、社会监督的大质量工作格局。一是强化大质量责任体制建立。按照全市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强化以书记、市长为组长的质量强市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力,建立健全质量引领、市场化改革、生态文明、文化建设、城市规划、社会治理和公共安全保障等领域联动机制,并进一步细化形成制度、标准和规范加以保障落实,完善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具有登封市城市特点和产业特色的质量管理体制,保障安全、促进发展。二是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和诚信意识,引导企业实施产品质量信息自我披露制度,公开产品质量承诺,发布企业质量信用报告,推进政府监管和企业自律相结合,将发挥企业质量责任主体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放在突出位置。弘扬持续改进、创新发展、追求卓越的质量精神,提倡工匠精神,为推动登封制造加快走向精品制造、登封服务走向优质服务注入质量底蕴。三是强化大质量工作考核,科学制定质量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强化质量目标的过程督促和考核结果应用,严格质量责任追究,促进质量措施落到实处,提升质量工作考核质量。

2. 完善创新“大监管”机制。一是加快构建以智慧监管为统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重点监管为补充、信用监管为基础的市场监管新机制。建立信用监管、大数据监管、综合监管、信息公开监管等新型市场监管的方式方法,提高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努力实现“监管依据法制化、监管过程流程化、监管证据视频化、监管结果数据化、全程监管智慧化”的现代化监管模式。二是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质量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提升质量安全动态监管、质量风险预警、突发事件应对、质量信用管理的效能。不断完善市场监管执法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格局,形成统一规范、权责明确、公正高效、法治保障的市场监管体系。三是强化大质量共治格局,进一步明确企业、社会中介组织、政府部门各自的质量责任。畅通质量投诉和消费维权渠道,充分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维护质量安全。广泛开展“质量强市、质量强企”活动,建立“市场引导、政府推动、全民参与、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质量社会共治格局,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和发展。

3. 构建国内外双循环市场发展机制。深入推行“放管服”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降低准入门槛,强化对市场主体的服务意识,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培育更多的市场主体。优化营商环境,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大市场消费体系,推动建设行业竞争性质量指标数据库,引导企业对标提质,充分发挥行业组织、新闻媒体、消费者等市场监督作用,推动国内外双循环市场发展。

4. 探索高质量发展评价方法工具。加强宏观质量统计分析,积极防范质量、安全、金融、环境、生态、文化、城市建设、民生福祉等方面的风险。应用质量大数据、质量风险分析模型、消费安全分析模型、产品检验检测、服务质量评价等方法和工具开展质量水平评价。探索建立高质量发展质量指标评价体系,积极开展全要素生产效率评价、制造业竞争力指数、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公共服务满意度测评、区域或行业经济发展质量评价等,定期开展质量强市效果总结评估工作,以总结评估促进质量工作效率提升。

(二)严守底线,打造质量安全放心城市

1. 建立健全质量安全责任体系

进一步提高政治意识、风险意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落实各级安全监管责任,加强督导检查,优化营商环境,守住安全底线,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不断完善打假责任制、奖励举报制、监督检查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健全企业质量追溯、质量安全事故报告、缺陷产品召回等制度,全面推行质量安全首负责任制。推进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生产经营者为第一责任人的质量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全面落实产品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和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为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保障。

2. 加大质量监管和执法力度

始终坚持把质量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战略性任务来抓。狠抓产品服务质量、全面优化供给结构体系;狠抓高标准质量管理、不断提升质量工作效能;狠抓质量基础建设、全力打造优质品牌;狠抓质量环境优化、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综合运用各种监督手段,加强质量监督,扶优治劣,规范市场经营秩序。深入开展重点产品、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执法打假,严厉查办制假售假和利用高科技手段从事质量违法活动,严厉打击危害公共安全、人身健康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质量违法行为。在工程建设领域重点打击转包挂靠,深入治理违法发包分包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行为;在生态环境领域严厉查处未批先建、无证排污、超标排放、规避监管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流通领域市场质量监管,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依法查处商业欺诈、垄断经营、限制竞争等违法行为。加强对重点行业和新媒体、新领域广告的监测监管,强化无证无照经营行为监管,实施联合惩戒机制,使相关责任人“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3. 突出重点领域监管

(1)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及郑州市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系列部署,全面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严把食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关、食品流通销售质量安全关、餐饮服务质量安全关等食品安全“六道关口”;加强政策研究和制度建设,不断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监管制度,加强食用农产品和食品质量检测及追溯体系建设,完善食用农产品和食品安全监管协调机制。坚决打击无证生产食品、超量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使用非食用物质生产食品等违法行为。健全全市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责任体系、食品安全属地责任体系、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食品安全应急处置体系等“八大体系”;深入实施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行动、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提升行动、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等,持续开展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和小作坊的提升行动。全面建成食品药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防范和杜绝重特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全力打造平安登封。

(2)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全面落实工程参建各方主体质量责任,强化建设单位首要责任和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单位主体责任。加快推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加强工程监理管理,严格履行监理工作职责。加强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严厉打击出具虚假报告等行为。健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制,强化工程建设全过程质量监管。进一步加大执法查处力度,通过加强培训等进一步提升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执法能力。聚焦社会民生,加强对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的监管工作。加强对重点项目的服务和监管,实行工程差别化监管,落实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相关要求,确保工程质量安全总体受控。

(3)创新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机制。探索提升安全监管效能,健全风险会商研判协同机制。综合运用市场化机制、信息化手段,完善特种设备监管平台,对特种设备安全隐患进行动态管理,提高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严格落实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推广完善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强制保险。强化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加强特种设备基层安全监察人员培训,推进特种设备技术检查机构建设。

(4)完善重点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以人民生活密切相关消费品为重点,从生产源头、流通渠道、消费终端多管齐下,加强市场监管执法。深化生产许可、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控改革,全面提升质量监督服务提质增效升级的工作效能。加强生产与流通领域监管联动,加大在流通领域的监督抽查力度。全面提高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研判、预警和处置能力,及时跟踪监测和防范化解行业性、区域性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三)提升质量,开启“美丽登封”建设新征程

1. 开展高新技术产业质量提升行动。重点围绕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通用航空等高新技术产业,以技术的群体性创新支撑引领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格局,推进产业质量升级。实施创新平台建设和创新主体培育两大工程,力争“十四五”期间,创新创业综合体孵化毕业企业达到50家,新增创新引领型平台10家以上,力争到2025年,科技型企业达3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80家以上,新培育科技瞪羚企业5家、科技雏鹰企业1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0家;全市专利申请量不少于4000件,授权量不少于1800件。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加快形成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打造2—3个整体创新能力强、在全市乃至全省叫得响的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做大做强非晶产业集群,做精做专玄武岩纤维、碳纳米材料、电子陶瓷三大细分领域,逐步形成“1+3+X”新材料发展格局,力争2025年实现新材料产业集群百亿目标,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

2. 开展制造业质量提升行动。坚持兴产业、抓实业,全面打造美丽登封发展增长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通过项目建设加快转型升级。依托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积极引导传统产业实施“三大改造”,继续实施“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专项行动,推动传统工业提档升级。力争“十四五”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0家,创建智能工厂(车间)5家、省级绿色工厂(园区)2家以上,争创2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以“一区两园三基地”为载体,推动产业集群培育发展和产业链延伸补强,重点推进总投资300亿元的登封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园、新昇汽车年产3000万件汽车零部件、融生硼业年产5000吨碳化硼陶瓷精微粉、河南高登智能电力年产7000万件智能电表模组等项目,聚力打造“新材料+装备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链条,规划建设新材料产业园(小微企业园),引进和培育新材料上下游企业,实现打造百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的目标。加快技术标准研制,提升优势产能、优化产品结构、提供有效供给。积极开展国家级、省级先进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等园区、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质量品牌示范企业或质量标杆企业的创建工作,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建成中原地区领先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全市装备制造业年产值突破50亿元。

3. 开展生态农业质量提升行动。创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加快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积极开展高标准菜篮子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建立完善食品及食用农产品全过程可追溯机制,通过商户二维码、商品二维码、交易二维码,餐饮企业“一菜一码”,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信息全程追溯。力争建设县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3个;深入推行食品安全“6S”(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标准化管理,提升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打造食品、农产品品牌,着力培育打造君召小苍娃、告成红薯、景店小米、徐庄山药等知名农产品品牌,提升特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提升特色农业发展水平,重点发展核桃、花卉、中草药等有机种植业,以及林下养殖、肉牛、肉羊等生态养殖业,突出生态型、节水型两大特点,着力走出一条有别于“平原规模农业”的“山区丘陵特色农业”发展之路。着力打造一批“生态种植+农事体验+乡村旅游”“农产品+深加工+文旅纪念品”“养殖+饲料加工+兽药生产+畜牧装备制造+屠宰+肉制品加工”等特色农业链条。稳步发展“三品一标”提升标准化农业品牌发展,到2025年,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达到15家20个产品。

4. 开展现代服务业质量提升行动。积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高附加值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围绕新材料、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等产业在技术研发、工业设计、智能制造、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环节的需求,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积极申建国家级、省级质检中心,支持第三方检测服务机构发展,培育一批技术能力强、服务水平高、规模效益好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加快导入专业知识产权服务第三方机构,实施一批专利成果产业化项目,开拓评估、交易、投融资等增值服务,促进知识产权资本化、市场化运作。提升本地商贸流通业。以推动服务业“电商换市”为目标,促进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线上与线下融合发展。搭建“市域农村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乡(镇)服务站+村级服务点”三级电商运营服务网络,鼓励企业自建平台或依托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电子商务销售,支持发展同城购物电商平台。加快城区商贸流通集聚区和县、乡(镇)、村三级物流节点建设,搭建市域物流信息平台,构建专业化、信息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发展特色服务业,强化“嵩山论坛”等传统会展会议品牌,培育新兴会展品牌,建设区域性会展中心,打造国内商务会展名城。

5. 开展工程质量提升行动。推行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制度,构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新机制。完善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创新建筑方案设计优选制度,提升勘察设计质量,打造建筑精品。大力推广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绿色建材,推动建筑节能改造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绿色建筑之城。以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集研发、生产、推广、应用于一体的中部地区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重点招引钢结构装配式建筑、PC结构装配式建筑等相关项目,打造高端工程质量示范基地。

6. 开展文化和旅游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文旅强市,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旅产品。顺应文旅消费升级趋势,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积极培育新兴文旅业态,着力构建以“环嵩山文化带、(少林、嵩阳、中岳、王城岗观星台)四大文旅片区、多层级文旅圈层”为支撑的文旅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积极融入国家“丝绸文化旅游带”布局。加强文化研究与传承保护。挖掘嵩山文化,确立“天地之中”文化主地标城市,阐明“佛、道、儒、武、史”等登封特色文化元素的独特创造和时代价值,为中国少林功夫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提供“可看、可听、可游”的文化素材,为天地之中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提供文化动力。扩大人文交流,搭建东西方文明对话交流合作平台。以嵩山论坛、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为龙头持续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加强常态化的文化活动设置,推动文化活动面向更广泛人群,着力打造形成“中原文化会客厅”。全方位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以提升核心景区国际化水平为抓手,以完善旅游要素配置为重点,以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为关键,以发展乡村旅游为渠道,加快推动登封旅游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5年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大力实施A级景区创建工程,打造特色鲜明、定位明确的旅游发展区块,加快推进嵩阳书院和中岳庙申创5A级景区,以少林景区、嵩阳书院或中岳庙为试点打造“夜间景观游+购物体验游”。加快绿地嵩山特色小镇特色商业街区建设,着力将登封文化产业核心板块打造成西部国际旅游休闲生态组团核心增长极、华夏文明传承示范区和郑州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核心板块。推动服务星级化,打造国际级景区。实施登封市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计划,以国际化服务标准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和行业服务水平。大力实施旅游标识星级服务、智慧旅游星级服务工程。积极推进“一键智慧游”建设工作。大力实施餐饮住宿星级达标工程。推进旅游餐饮标准化建设,着力发展具有登封特色的旅游餐饮品牌,推进星级酒店、星级民宿建设,提升全市旅游住宿接待能力。

7. 开展城市建设管理质量提升行动。高标准制定城市发展策略。立足全局,明确城市发展战略。突出旅游城市、文化名城、山区城市三大特质,提炼城市内涵,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质,推进景区与城区、产业与城市、老城与新城、建设与管理的协调发展,营造“街道可漫步、建筑可阅读、城市有温度”的山城体验,彰显高质量发展“城之美”。实现城市功能的提档升级。统筹市政道路规划布局,推进城市道路综合改造,完善城市道路系统。力争到2025年,完成56条道路建设及相关雨水、污水等其他附属性工程。建设商业、活力、生态、文化四个“慢行区”,优化静态交通系统,打造慢行交通系统。建立安全可靠的供电、供热和燃气等市政基础设施系统,实现城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城市供电、供热、供气能力。至2025年,完成供热管网敷设14.3公里、建设热力站20座、供热面积达700万平方米,城区天然气气化率达到95%以上。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充电桩规划布局,形成适度超前、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推进智慧高效的城市管理。围绕数字登封和智慧城市建设,完善登封政务云平台,加快推动各类政务业务系统迁移上云,建成省市统筹、整体联动、部门协同的“互联网+”智慧政务云平台体系。搭建全市智慧政务办公APP统一平台,实现全市政府系统无纸化办公。综合运用数字技术和城市核心安全技术,实现线上发现问题、线下解决问题的高效联动,重点围绕智慧交通、智慧管网、智慧城管、智慧安保等领域,全面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借鉴国际旅游城市发展经验,制定《登封市城市国际化建设导则》,明确旅游形象、旅游服务、旅游产品、营销策略、管理方式、环境保护、价值观念八项国际化标准,打造国际旅游城市。着力打造“沿山历史景观风光带”和“城市绿色空间呼吸带”,构建独具特色的山城生态景观布局。推动明清古城、郜胡同、城隍庙等历史文化载体的保护与恢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打造“古城范”。紧扣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定位,坚持城市景观园林化、城市建筑艺术化、城市设施旅游化,走好“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发展之路。全市综合公园达到12个,社区公园达到5个,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

8. 开展社会民生质量提升行动。扩大普惠性幼儿园规模及覆盖面,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新建扩建工程。实施普通高中提升计划,加强高中学校标准化建设,完善配套设备设施,力争实现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2.5%。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规范发展,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实现义务教育高位发展的均衡教育,学生思想品德和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显著提高。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的发展理念,实施健康行动,实施学龄前儿童营养改善计划,有效控制儿童肥胖和近视,预防和控制儿童疾病,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完善基本社会保险制度,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健全失业保险保障生活、预防失业和促进就业“三位一体”工作机制,重点发挥失业保险的就业促进功能。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工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内部改扩建一批社区(乡镇)医养结合服务设施。全市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不少于45张,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全覆盖。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困境儿童、高龄和失能老人等特殊人群的福利保障制度和服务体系。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实施困境儿童分类救助,推进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

9. 开展政务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持续优化政务服务,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压减规范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围绕“一网通办、一次办成”,持续推动简政放权、简化流程、数据整合,全面实现“不见面”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就近可办,更好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持续推行代办帮办“店小二”式服务,实行重大项目联审联批制度,提高行政审批能效。深化政务公开,建立健全政务公开标准。持续深化机构改革。坚持以推进政府行政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深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科学设定政府部门的权力结构、运行机制和职责权限。畅通政策制定参与渠道,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

(四)保护知识产权,推动经济科学健康发展

1. 完善知识产权和品牌保护政策。加大在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培育、评价、宣传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优化知识产权资助奖励政策,支持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引导并推动企业提升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引导企业围绕文化、创新、质量、信誉等品牌形成要素,提升品牌内生发展能力。依托《郑州市质量提升若干政策》《登封市质量提升若干政策》等文件精神,加大对质量品牌、标准化、计量、检验检测、认证、商标、专利等方面的相关激励政策实施力度。

2. 实施商标名牌发展战略。构建企业、产业、区域、城市品牌“四级纵队”,全面覆盖经济社会各领域。立足登封“西美”郑州城市定位,大力实施城市品牌发展战略,构建城市品牌标准化体系。加强城市品牌传播和品牌营销,开展品牌交流活动,向国内国际推介登封品牌,促进本土品牌的蓬勃发展,提升登封的城市形象和城市品牌影响力,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深厚底蕴的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服务品牌和文旅品牌。实施品牌集聚计划,推动建设登封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服务标准化示范区。支持地域优势产业以“集体商标”为基础,联合开展品牌创建,打造国内外知名的区域品牌。

3.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力度

(1)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协调机制。加强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工作部门联动,强化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统一知识产权法律适用标准和办案指引,实施知识产权信用监管和失信联合惩戒,切实提高知识产权侵权违法成本,维护知识产权权益人合法权益;构建快速授权、确权、维权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2)有序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落实中央、省、郑州市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要求,加大各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积极培育知识产权强企。为中小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专业托管服务,引导企业加强知识产权战略设计和管理创新,支持知识产权运用转化,激活知识产权市场价值。引导企业加强自主品牌注册、使用和保护情况的跟踪研究,建立品牌纠纷预警机制和危机管理机制。引导电商平台经营者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与知识产权权利人加强合作,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建立与周边城市知识产权执法协作机制,加强电子商务、进出口等重点领域和环节的知识产权执法。

(3)构建知识产权保护网络。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仲裁体制机制,依托“智慧监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建设,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加强在线创意、研发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提升预警防范能力。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知识产权社会治理,构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行政保护、社会保护三张“知识产权保护网”。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利保险政策,健全知识产权出资入股和退出机制,降低企业融资、维权成本,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培育商标品牌示范基地,将商标注册纳入企业质量品牌提升项目要求。加强地理标志培育、认定与保护工作,培育一批省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

(五)强化质量技术,提升社会经济发展支撑力

1. 提升标准引领能力。加强全市标准工作的领导,完善标准化工作体制机制,健全先进标准体系闭环管理机制,以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强化标准化“助推、服务、示范、创新、基础”等功能,充分发挥标准化在助推经济转型发展、社会管理创新及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中的重要作用。开展对标达标提升行动,引导和支持我市技术优势企业在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主导产业等领域积极参与国家、行业、地方标准起草。完善农业标准体系,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建设。完善标准化公共服务功能。强化标准实施和监督。实施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与监督制度,督促企业严格执行标准。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推动金融、信息、医疗卫生等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和公共管理、社会服务领域标准的研究、制定和实施,形成一批标准化示范项目。以标准形式推广试点示范成功经验,更好发挥试点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2. 提升计量保证能力。建立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量值传递和溯源体系,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能级提升与改造资金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进一步完善安全防护、环境监测、贸易结算、医疗器械等计量器具强制检定能力。在全市分行业、分类别培育和开展工业计量标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引导企业完善计量测试体系。加大对装备制造、新材料等登封市特色优势产业计量测试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强量传溯源标准建设,完善计量检测体系,采用先进的计量测试技术,提升企业计量检测能力,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推动建立健全能源计量体系、诚信计量体系,开展诚信计量示范单位创建活动。

3. 提升认证认可服务能力。建立健全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认可约束、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认证认可管理模式。大力提倡强制性认证,推动自愿性产品认证健康有序发展,加快推行绿色产品认证,扩大绿色标识应用范围,落实绿色产品认证结果采信,助推精准扶贫,提升登封市农产品质量竞争力。进一步培育和规范认证、检测市场,清除假认证、乱发证行为,加强对认证机构、实验室和检测机构的监督管理,坚决遏制不正当竞争和违规操作行为。

4. 提升检验检测能力。推进技术机构资源整合,优化检验检测资源配置,建设检测资源共享平台。推进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建设,重点提升装备制造、新材料、建材等产品以及涉及重点消费品、特种设备等公共安全产品的检验检测能力和水平。加强工程质量检测体系和工程实体检测制度建设,为确保工程质量安全提供技术支持。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增加环境检测点位的覆盖面。建立健全科学、公正、权威的第三方检验检测体系,鼓励不同所有制形式的技术机构平等参与市场竞争。

5. 提升质量中介服务参与度。鼓励质量管理、检验检测、计量校准、合格评定、信用评价等社会中介组织建设,推动质量服务的市场化进程。加强对质量服务市场的监管与指导,培育质量服务品牌机构。支持质量技术中介机构提供全过程、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综合服务,实现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六)激发动能,提升城市整体质量发展水平

1. 强化质量教育工程。加强中小学质量教育,建立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在中小学生中传授质量知识。广泛开展面向企业的质量教育培训,加强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推广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提高企业全员质量意识和质量技能。开展“登封工匠”“登封市技术标兵”和“登封市技术能手”等劳动和技能竞赛。大力实施“黄河人才计划”,力争引进培育更多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为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的智力支撑。

2. 强化质量激励措施。完善政府质量奖励制度,进一步扩大政府质量奖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将奖励范围向各领域及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延伸。宣传推广政府质量奖获奖组织和个人成功经验,建立一批政府质量奖示范组织。优先推荐质量奖获奖组织和个人争创“五一”劳动奖章,树立更多质量标杆,带动更多组织和个人重视质量、追求卓越。

3. 强化质量数据化管理能力。整合全市信息资源、各业务类型的工作报告资源,建成面向公众和政府的登封市数据化管理服务平台,加强质量信息的采集、追踪、分析和处理,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交换,实现信息化新技术在检测资源服务、风险监控、辅助决策、应急处置等业务上的应用,提高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升质量安全动态监管、质量风险预警、突发事件应对、质量信用管理的效能。

4. 强化质量改进工程。通过加强技术改造、制度创新与管理升级,推进缺陷预防管理,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突破质量提升的关键性、基础性技术问题和质量管理难题,大幅提升质量设计、保证与服务能力,推动质量技术水平、质量管理水平和质量总体水平同步提高。在本市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重点企业中建立可靠性示范基地。深入开展现场管理质量改进对比活动和群众性质量改进活动,促进生产、服务一线质量提升。开展先进对标学习交流活动,引进消化吸收先进质量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推动重点行业和支柱产业,比照先进水平开展竞争性绩效对比,开展重点企业和产品的过程质量和管理绩效对比。

5. 强化质量文化建设。积极倡导并践行登封城市质量文化、“诚实守信”的市场质量文化、“追求卓越”的企业质量文化、“依法维权”的市民质量文化。构建符合登封发展要求、体现登封城市特色的质量文化体系,坚持以“创意”为核心,以“融合”为方向,积极培育文化创意、武术体育、健康养生、旅游民宿、红色旅游等新业态。突出文化传承保护,实施文化研究工程,系统梳理嵩山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加快推进嵩山文化研究基地建设,全面塑造美丽登封发展新引擎,不断提升质量文化软实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质量强市战略工作领导小组牵头作用,加强对质量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统筹质量发展规划制定、质量强市建设、质量品牌发展、质量基础建设等重要作用。各乡镇(街道)、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将质量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认真组织实施,切实提高质量发展的组织保障水平。

(二)完善配套政策。围绕质量强市工作,进一步完善促进质量提升的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特别是要推动《登封市质量提升若干政策》质量奖励政策的实施及落实,保障质量工作必备经费,完善政府质量奖励制度,大力开展政府质量奖评定工作,充分发挥质量奖企业示范引领,营造企业积极参与、政府重视质量、社会关注的创先争优良好氛围,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强化督查考核。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督导,建立和完善落实本规划的工作责任制,对实施情况及时进行督促检查,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推进任务落实到位。建立《规划》重点目标任务绩效考核评估体系,纳入全市质量工作考评范畴,按年度实施考核,兑现考核奖惩。

(四)加大宣传力度。加强质量文化建设,树立崇尚质量的价值导向。各职能部门要结合实际,以每年的“全国质量月”主题宣传为有效抓手,动员社会各领域广泛参与,开展形式多样的质量科普宣传教育,大力弘扬质量诚信精神,营造人人创造质量,质量成果惠及人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主办单位:登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登封市少林大道38号 邮编:452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