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招商引资工作,转换招商引资方式,提升招商引资质效,充分发挥招商引资对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增长动能、经济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推动全市高水平开放、高质 量发展,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市场化招商理念,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围绕郑州市“四高地、一枢纽、一重地、一中心”、郑州都市圈建设,加大智能终端、汽车、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20条重点产业链招商。聚焦登封市重点打造铝加工制品、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等战新产业,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旅游研学、康养度假、体育赛事等文旅融合产业发展,构建基金招商、平台公司招商、以商招商、应用场景招商等市场化招商新格局,建立健全统筹协调的大招商体制,完善投资便利化、自由化、公平化的一体化招商环境,推动登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登封“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
二、主要措施
(一)构建市场化招商新格局
1.组建市场化招商企业。加快组建、引进或委托专业化市场化招商企业,吸纳一批专业扎实、经验丰富、素质较高的招商人才,打造综合素质强、专业水平高的国际化市场化招商服务团队,实行扁平化管理,集中精力跟踪服务项目。市场化招商企业要主动开展各类招商活动,为目标企业提供政策咨询、项目融资、产业开发、项目落地开工等各项服务,形成“政府+企业+专业机构”的招商合力。
2.做大做强基金招商。优化政府投资基金管理机制,构建政府投资基金体系。依托郑州市中心城市基金,根据郑州市20条重点产业链和登封市“一县一主链”,积极申请契合登封产业发展的郑州市级基金,利用上级基金推动我市产业高质量发展。依托郑州嵩岳战新产业投资和登封中岳新兴产业投资两只基金,组建基金招商专业化团队,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推动形成“基金领投+项目落地+股权退出”的良性循环,建立“基金团队+招商团队”联动机制,实现资本与产业链的有机结合。针对创投、产投、并购基金等政策性基金设置合适的容亏率,破解“不愿投”“不敢投”困境。
3.开展应用场景招商。发挥政府统筹引导作用,推动政府、国有企事业单位场景开放。聚焦政府治理、社会民生、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文旅文创、重大项目和活动中的场景机会,创设一批重大场景项目,由招商部门作为招商场景,加速优质企业和创新资源集聚;推动应用场景项目落地。组织开展场景路演、场景对接等活动,通过揭榜赛马方式吸引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企业、研究院、服务机构等参与场景建设,推动先进适用技术项目落地,吸引相关领域龙头企业参与场景建设,实现我市招商资源全方位展示。鼓励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结合发展需要发布一批信息服务、文旅文博、装备制造、消费娱乐、医疗健康、数字城市等领域的应用场景需求,成功打造一批典型应用案例。
(二)完善产业招商体系
4.深化产业链条招商。落实重点先进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加快推动“一县一主链”建设。围绕铝加工制品和装备制造(矿山装备、工程装备、智能特种装备)等主导产业,新材料(陶瓷耐磨材料、电子陶瓷材料、碳化硼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节能软磁材料)等战新产业,低空经济、源网荷储新能源一体化、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汽车零配件、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未来产业,旅游研学、康养度假、体育赛事等文旅融合产业,开展补链、延链、扩链、强链、优链招商。科学谋划制定产业链培育目标、承载空间、实现路径和推进方案,要根据本土企业链接上下游企业,“拆”开产业“零件”,分析上下游产业链,绘制一份产业招商路线图,圈出链条上的优质企业,再对照本地企业情况,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链式招商。着力打造若干特色优势产业链,实现和郑州市域其他区县(市)的错位发展、协同发展。
5.强化科技招商。制定科技招商发展战略,通过建立政府引导基金等方式,为科技创新型企业产品的研发投入提供资金支持。搭建多元化科技创新平台,积极组织各类创新创业载体申报国家、省、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实验室等资质,为落地的科技项目加速孵化和发展提供场所、设施和资源支持;加大科技人才引进的政策支持力度,吸引优秀科研团队或知名专家、学者落户。
6.做好资源禀赋招商。系统梳理我市自然矿产、闲置厂房、土地、农业特色、文化旅游、生态环境、人口人力等资源禀赋,编制资源招商清单,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发挥矿产资源优势,探索“开采+加工”“开发+消纳”“主业+副业”等模式,将本地资源优势和产业打包组合,带动上下游、左中右和关联产业发展;依托文旅生态资源,利用少林功夫世界级IP“金字招牌”,推动景区提质升级,丰富酒店餐饮、沉浸体验、体育赛事、夜间经济等旅游业态。借助郑州打造“中国微短剧创造之都”机遇,在外籍演员储备、古建场景打造、嵩山品牌利用等方面与影视制作公司合作。挖掘少林功夫的康养禅修价值,吸引企业投资,共同拓展康养市场;发挥地方农业资源优势,探索“生产+加工”“生产+配送”“生产+电商”等模式,招引市场前景好、产业链条长、带动性强的特色农业产业项目;发挥地方人口劳动力资源优势,承接引进培育劳动密集型产业,降低企业用工成本。
7.着眼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招商。抓住新时代三线建设战略机遇,积极携手全球产业链伙伴,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布局低空经济、源网荷储新能源一体化、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汽车零配件、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未来产业,全面支持进一步加大扶持资金规模,加大对“卡脖子”工程、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关键技术或共性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项目支持力度,从打造优质企业发展梯队、支持企业跨台阶发展、支持高能级项目建设、支持企业加快创新发展、支持加快数智转型、支持创建试点示范、提升质量品牌建设、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等方面,构建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良好业态和发展环境。
8.鼓励开展“园区+创投(基金)”模式招商。大力支持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各乡镇(街道)谋划建设一批产业园区,以园区企业(项目)为主体开展股权投资,制定完善投资基金管理办法,推动国有资本与地方产业有机融合,为资本招商和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金融服务支撑,推动园区企业高质量发展。
9.拓展商会资源招商。加强与登封籍在外知名人士及企业家的联系与合作,充分发挥商会在招商引资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全力筹备在京、沪、粤等地区成立登封商会的相关事宜。工信和商务、统战、民政、工商联等相关单位要进行联动,做好前期调研和联络工作。通过与当地登封籍企业家、知名人士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愿,广泛宣传成立商会的意义和宗旨,加快推进商会的注册登记、组织架构搭建、规章制度制定等工作,确保商会尽快成立并发挥作用。同时,借助商会平台,举办招商推介活动,吸引更多在外优秀人才团队回乡投资兴业,为家乡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10.拓展招商模式。拓展以商招商资源。鼓励本地企业借助其人脉资源关系,宣传我市文化、营商环境、基础配套等方面优势,充当“红娘”,吸引与之有商业来往企业或其他企业前来投资、落地项目。依托企业扩大生产、科技创新、市场开拓、战略合作等场景和需求,动员企业主动与行业龙头企业洽谈合作,引进新技术、实施新项目;拓展乡贤招商资源。创新“乡情+乡贤”招商模式,编制乡贤名录,建立乡贤人才、乡贤企业信息库;常态化开展乡贤招商活动,聘请一批“乡贤招商联络员”和“家乡推介官”,推动乡贤以开办实业、以商引商、项目引荐等各种形式支持参与家乡建设;拓展校友(武校师生)招商资源。充分挖掘本地高校(武校)校友会资源,梳理武校在校学生信息,适时开展学生家长联谊活动,依托校友会、校友和校友企业,实现项目、资本、人才集聚。
11.强化土地要素保障招商。合理调降工业用地成本,全面实施“标准地”模式,倡导带方案出让。鼓励企业采用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使用工业用地,出让模式可实行一次性出让,也可采用“先租后让”模式分阶段供地,进一步降低企业用地成本,有效盘活存量用地。坚持工业用地“净地”出让制度,拟出让工业用地应具备开发建设的基础条件,工业项目土地成交后,允许分期缴纳土地价款。市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各乡镇(街道)要结合区域产业发展规划,高质量拟制产业实施方案,聚焦工业项目客观需求,科学精准化、合理差异化供地,加强工业用地使用跟踪问效,形成供前供后监管闭环。
(三)打造招商引资区域特色
12.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加强跨区域公平竞争审查协作,优化涉税费事项等跨区域协同服务,建立市场公平竞争环境。高标准推进法治建设,全面落实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健全企业破产机制,提升市场资源重组效率;完善政府诚信履约机制,构建诚信投资环境。营造快捷高效政务环境,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抓手,持续推进“一网通办、一次办成”政务服务改革,深化业务协同改革,打破数据壁垒,推进全市审批业务系统融合。不断优化市场准入环境,常态化、多层次开展银企对接,健全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
13.利用好重大招商活动。利用好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全球跨境电商大会、世界传感器大会、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全球豫商大会、河南与跨国公司交流会、嵩山论坛、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等一系列主场活动,吸引国内外500强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来登路演展示、实地考察、投资兴业,支持与各地豫商协会、国内外知名商协会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打通国内外经贸交流对接渠道,不断提升投资登封的品牌力和影响力。
14.探索飞地经济2.0——“园中园”模式。在市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划出专门片区,设立“园中园”,全市各单位可突破地域限制,将项目引入园区。引入项目所产生的税收,全部归引入单位所有,打破传统招商的属地局限,充分调动各单位的招商积极性。市先进制造业开发区要为项目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借助“园中园”招商模式,不断丰富产业生态,实现规模扩张,为区域经济注入新活力。
(四)持续优化招商引资体制机制
15.构建高效大招商体制。统筹发挥专班作用,协调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研究推进重大项目落地实施;市政府驻京、驻沪、驻广3个联络处为招商前沿,市场化招商公司、15个乡镇(街道)为招商主阵地和主力军,市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为招商重要载体,市直各行业主管部门协同联动,土地、金融、财政、基金、技术、人才、场景应用等要素保障部门靠前服务,各市属国企广泛参与,建立“1+3+15+N”的招商格局,推动全市形成“全员上阵、全市协同、全要素保障”的大招商体系。
16.建立招商引资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招商引资联席会议制度,重点跟踪两本台账(签约促开工,开工促投产),定期召开重点项目推进会,发改、工信和商务、科技等行业主管部门及土地、环保、财政、基金等要素保障部门共同参加,听取市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招商公司、各乡镇(街道)以及相关政府部门、驻地招商专员工作进展,集中解决项目各环节问题,特别重大项目可“一事一议”。同时,在项目初期对接、洽谈引进、签约落地、开工建设以及达产见效等阶段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健全项目履约监管、清理清退机制。
17.强化驻地招商工作。进一步加强驻地招商人员配备,建立市级领导牵头、县处级领导驻地招商机制,根据郑州市关于驻地招商的工作要求,结合工作实际,选派县处级领导干部,围绕郑州市20条产业链和登封市主导产业开展驻地招商工作。建立招商专员常态化驻地招商制度,市政府选派科级(含科级)以下后备干部或熟悉招商工作的骨干人员开展驻地招商工作,每个驻外联络处至少派驻1人。牵头领导和选派人员工作时间每次不少于1年,驻地招商选派人员需经郑州市招商引资工作专班审核。鼓励市级平台、国资基金等向驻外联络处选派人员。要与组织人事部门联动,全程参与招商干部选、配、用工作,通过日常考核、考评、反馈、结果应用机制,发挥杠杆作用,以科学的选人、用人、激励机制勉励招商干部干事兴业。
18.加强招商队伍建设。按照“选能、求效”的原则,强化招商引资人才和专业机构的培育引进,在产业专家队伍建设、专业投资团队培养、职业投资经理遴选等方面下功夫,选拔引进一批熟悉产业政策、了解国际规则、擅长商务洽谈的专业化招商人才,配齐配强招商引资专业人员。强化举办培训班、邀请专家授课、外派挂职锻炼、联合专业公司驻点等举措,分批对领导干部、招商骨干、一线招商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打造专家型、实战型的招商队伍。
三、推进机制
各单位要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招商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要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严格落实意见要求,加快完善招商引资工作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全市各保障要素,进一步形成全员招商合力,工信和商务、科技、文旅、金融等相关部门要结合意见精神,加快出台本领域招商引资工作方案,推动市场化招商、产业招商及相关机制落地实施。市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各乡镇(街道)、市直各部门、各有关单位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上级有关招商政策文件,尽快构建本地区内招商引资新格局,确保新形势下招商引资再上新台阶、取得新突破。
2025年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