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划实施总体进展情况
《纲要》实施两年半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及灾情疫情的双重考验,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两个确保”,全面开展“三标”活动、深入实施“十大战略”行动,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主要目标指标总体符合预期
按照“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进度要求,23项登封市“十四五”中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中,4项指标提前完成预期目标;12项指标达到中期进度目标或符合目标要求;3项指标与预期目标略有差距,4项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国家、省和郑州市级研发平台)与预期目标差距较大,但经过努力能够顺利完成。整体来看,宏观环境的变化对全市“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的影响更大一些,社会领域、生态领域的各项任务基本得到了较好的贯彻执行。
——经济发展方面。“十四五”前半程,经济实力持续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91%,今年前三季度达到4.8%,总体呈现恢复向好的趋势。全员劳动生产率“十四五”前两年分别增长2.19%、2.64%。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十四五”前两年分别提高0.87、0.56个百分点,达到61.43%,保持年均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波动较大,2021年增长8%、2022年降低6.8%,今年前三季度增长7.9%,市场需求加速恢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23年前三季度达到4.6%,与《纲要》目标值差距较大。实际利用外资增长数因统计口径不一致,暂无法计算,实际完成情况符合郑州市要求。旅游接待人数较2020年均实现正增长,今年前三季度达到2670万人次,提前完成规划目标。旅游总收入2021年达到94.5亿元,今年前三季度达到291.1亿元,提前完成规划目标。“十四五”以来,受国际宏观环境、特大暴雨灾害、疫情等多重超预期因素影响,8项经济发展类指标中,4项指标低于预期进度,后半程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仍需付出艰辛努力。
——创新驱动方面。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升,近两年受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下滑影响,2021年及2022年,我市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均为1%,与《纲要》目标值要求差距较大。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前两年均有所提高,分别为2.52件、2.88件,符合《纲要》要求。国家、省和郑州市级研发平台前两年分别达到62家和71家,预计2025年底能够完成目标任务。
——民生福祉方面。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改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今年前三季度增长5.3%,与经济增长同步。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3.52人,完成规划目标的88%。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略微下降,但整体符合郑州市制定目标。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达到2.2个,提前完成规划目标。2021年及2022年,我市人均期望寿命分别为78.04岁及79.46岁,与《纲要》目标值要求略有差距。今年前三季度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4.87%,基本达到预期进度。
——绿色生态方面。绿色低碳转型扎实推进,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2021年降低14.05%,2022年降低1%,符合《纲要》目标要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完成郑州市制定目标。空气优良天数比率今年前三季度完成45.2%,完成郑州市制定目标。2022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占地表水比例达到100%,符合《纲要》目标值要求。2022年森林覆盖率达到45%,达到规划预期。
——安全保障方面。安全能力建设全面加强,“十四五”前两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分别达到3.93亿斤、4.04亿斤,完成郑州市制定目标。
(二)重大战略任务进展情况
1.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纲要》实施以来,我市坚持强化科技创新力量,持续提升文化创新,不断增强人才智力支持,与《纲要》目标一致。一是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提升。累计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22家;建成省级研发平台23家、郑州市级48家,培育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60家、高新技术企业90家、科技型企业268家;技术合同登记额完成7.59亿元;有效发明专利211件;启明轩荣获河南省技术发明奖,玄武石纤、中瓷科技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是招才引智取得新成效。引进院士2名、国家高层次人才1名、创新领军团队5个、博士学历高层次人才57名;培育郑州市级高层次人才8名,储备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315名、专业技术人才5731名、高技能人才8478名;组织各类人才招聘活动31场次,提供就业岗位3.4余万个;累计引进、招聘各类人才11746名;持续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为企业培养各类技能人才40883名、其中高技能人才8055名。三是文旅创新取得新突破。开展红色培训2万人次,研学突破20万人次;创新数字文旅打造智慧旅游,开发销售元宇宙NFT数字藏品系列,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建立平台,完成嵩山景区和登封市区手绘地图,实现景区观光车票线上销售。
2.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纲要》实施以来,全市融入国内、国际大循环、推动消费升级、强化招商引资等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一是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大循环。盐洛高速香山站开通工程稳步推进,S234部分路段完成提升改造,S235重要路段完成改造养护;引进三一重工、圣戈班、海螺嵩基、新疆中泰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入驻登封,融入国际产业循环;组织举办“告成观星台景区测日影”“嵩山文化高峰论坛”、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大型文化节会活动,擦亮登封国际文旅金字招牌,融入国际文旅循环。二是积极推进消费升级。制定登封市促消费工作方案,开展“‘醉美·夜郑州’——走进嵩山”“追光2023嵩山国宝免费游”等一系列文旅消费活动,6个景区(点)纳入郑开旅游年票范围;打造提升嵩阳桥假日市场、大禹城南侧广场、卢店夜市3个美食夜市;多批次开展汽车促销、商超惠购、家电嗨购、开心惠吃、嵩山旅游、扶贫消费、非遗研学游、和美乡村游等8个领域促消费专场活动,发放电子消费券1200万元,掀起多轮消费热潮,带动消费1亿元;持续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加大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和节庆监管力度,创造群众安全放心满意的消费环境。三是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始终树牢“项目为王、招商为要”理念,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政府“一号工程”,设立了嵩岳战新、中岳产业两个总规模各10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招商作用初步显现。连续三年,开年即召开产业发展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大会,2023年举行大招商授旗出征仪式,落实“二分之一”工作法,党政挂帅主动招商,6个招商专班和15个乡镇小分队围绕主导新兴产业开展补链、延链、强链招商。十四五以来累计签约项目101个,签约额623.68亿元。
3.产业集群竞争力有效提升。《纲要》实施以来,按照“产业绿色化、布局集群化、供需链条化、业态融合化”的发展思路,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持续完善产业配套,与《纲要》目标一致。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淘汰炭素企业3家,均美铝业等17家重点用能企业开展重点用能节能诊断服务活动,淘汰落后机电设备19台(套),整合耐材企业34家,合计压减产能56.7万吨。实施“三大改造”重点项目35个,嵩基水泥节能降耗改造、登峰熔料生产线智能化技术改造等26个项目竣工投产,登封中联登电水泥等5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8家企业被评为智能化车间,磨料磨具、耐材建材、铝制品等行业企业实施技术更新、产品升级,传统行业呈现出高端化、精密化、效益化发展态势。二是做优做强新兴产业。聚焦新材料、高端装备、新型建材等优势产业,推动新兴产业提速扩量集群发展。新材料产业链拥有陶瓷耐磨材料、电子陶瓷材料等6大新材料优势行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三一重工新能源重卡等一大批装备制造业重点项目成功落地;铝及精深加工产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链条,发展重心逐渐向中下游转移,出现了行业内部结构优化、铝压延加工占比增加的趋势;少林机场已取得机场使用许可证,是河南省首个新建A类通用机场,“五岳”串飞、环大嵩山低空旅游项目获得省级支持。三是强力推进项目建设。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项目”的理念,全力抓项目、兴产业。海螺光伏边框、圣戈班先进陶瓷生产基地等37个重点产业项目落地开工建设;瑞龙德圣堂等19个项目建成投产。四是持续完善产业配套。初步建成“以开发区和核心板块为主阵地、以小微企业园和乡镇农民创业园为重要载体”的产业发展格局。完成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改革,大冶镇装配式建筑产业园纳入开发区范围,开发区规划面积扩容到14.68平方公里,发展空间用地达到9042亩,入驻企业300家,其中规上企业111家(工业企业80家)。新材料产业园等9个小微企业园和12个乡村振兴农民创业园加快建设,登封市智能家居产业园等3个小微企业园已投入使用,累计入驻企业158余家。深入推进数字经济赋能,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成5G基站1067座,信号覆盖城区、乡镇主镇区和旅游景区。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新增两化融合对标企业70家,智能工厂(车间)6家,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新模式示范项目2家,服务型制造试点示范企业2家。
4.文旅发展呈现新气象。《纲要》实施以来,登封市先后荣获“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河南省旅游扶贫示范县”荣誉称号,连续三年入选中国旅游百强县,新增4A级景区2家、3A级景区2家,建成14个美丽乡村试点村、5个乡村旅游特色村,知白民宿、福润雅居被评为河南省首批精品民宿,少林办入选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文旅格局更加清晰。以嵩山三大景区为依托,重点建设环嵩山文化景观带,把世界遗产和自然景观串联成线,打造传统旅游强区;以文化产业核心板块为依托,建设“嵩山会客厅”,打造新业态文化旅游专业园区;以沿环嵩山旅游公路点状分布的10个美丽乡村精品村为依托,高标准打造雷家沟等10个景区村庄,打造乡村旅游新区;构建环嵩山片区、唐庄片区、大熊山箕山片区、荟萃山片区、御寨山中灵山片区、市区六大片区协同发展。文旅业态更具特色。乡村旅游发展迈出新步伐,大金店袁桥村、唐庄范家门村等5个村创成3A级景区村庄,中岳北高庄村创成2A级景区村庄,中岳东张庄村、石道陈家门村等4个村入选河南省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深入挖掘登封厚重文化,突出“一天、一地、一文、一武”研学特色,确定了观星台、嵩阳书院等4个研学基地,打造10余套中小学生研学课程,6万余名学生在登参与研学旅行,嵩阳书院获得“河南省中小学专项性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称号;梳理豫西抗日根据地(登封)、八路军抗日后方医院、抗日军政大学等红色旅游资源,规划红色研学线路。文物利用更加鲜活。立足天地之中世界文化遗产、大嵩山景区生态特色,加大资源开发力度,对16项文保单位进行修缮保护,完成柏石崖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后方医院旧址等7项文保项目,全力推进中岳庙崇圣门化三门东仪门保护维修等工程。坚持“景城一体”理念,在城市绿道、人行道导视标识上增加“二十四节气”“汉三阙”文化元素特征,提高城市文化内涵。文化传承更显底蕴。嵩山木雕、八段锦等5个项目入选第五批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名录;登封二十四节气、嵩山内养功法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原创豫剧《单娘》获河南省第八届黄河戏剧节剧目金奖;多次举办二十四节气文化大讲堂、文旅大讲坛、嵩山大讲堂等活动,组织开展“嵩山木雕创新成果展”等展览活动。文化事业更加繁荣。逐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馆、图书馆正加快推进总分馆建设与提升工作;开展“乡村文化合作社”试点推广工作,推荐垌头村文化合作社参选“河南省示范性文化合作社”;开展“舞台艺术进乡村、进社区”和登封市“百场戏曲送农民”文艺演出262场;复排现代豫剧《任长霞》,弘扬长霞精神;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354余场次。体育事业更加蓬勃。我市体育场地总面积188.8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9平方米,全民健身设施社区(村)覆盖率达到100%;升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85个,新增健身路径33条,新建社会足球场16个,社区健身活动中心4个,城镇社区多功能运动场2个,二代智能健身路径2套,更新乡镇体育健身工程2个,构建了城市“十分钟健身圈”;积极承办少林武术节、“环中原”嵩山少林国际马拉松、2022年河南省自行车公开赛等重大赛事活动,努力把登封打造成国际体育赛事中心。营销模式更加新颖。重点发展具有鲜明地域特点的“天地之中”“二十四节气”“少林功夫”等文旅融合IP;先后参与浙江卫视世界遗产推介节目“万里走单骑”、黄河文化月“三座城 三百里三千年”嵩山之旅活动、第2届亚太城市旅游振兴机构(TPO)视频会议等直播活动;开展嵩山N景征集、短视频大赛、少林功夫系列展演等宣传活动,举办嵩山论坛、嵩门待月·中秋诗会、嵩山音乐节、嵩山红叶节、嵩山风筝节、嵩山电音节等节会活动,在各大景区及市区的公园、广场开展常态化少林武术展演;在嵩山景区举办“日出嵩山 漫品登封”文旅推介会暨百度繁星大会,《嵩山自助游·三天两夜玩个够》《嵩山逍遥游·带你玩转嵩山》《定位天地之中》《藏在古诗里的嵩山》等旅游系列丛书将于近期出版,受邀参加“2023年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文旅品牌传播论坛”,代言“我的家乡我来拍”影像活动,通过人民网、新华社、河南日报、河南卫视等媒体发布,浏览量超1亿人次,全方面多角度宣传推广,不断提升登封文旅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5.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加快建设。《纲要》实施以来,我市高标准制定城市发展策略,优化城区整体布局,提炼城市内涵,着力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能力,利用数字技术赋能社会治理,实现网格化、精准化管理,努力让城市更美好、让人民更安居。交通路网更加便利。以道路有机更新引领带动城市有机更新,加速城市蝶变,完成S234(市区至大金店段)、X062(市区至白坪段)等道路改建工程,少林大道下穿隧道通车运行,阳城路、少室路、崇高路升级改造工程恢复通车。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累计建设ETC停车场145处,泊位数约2.5万个,非机动车停车位5万余个,停车秩序明显改善;铺设燃气管网160千米,新增燃气民用户48067户,全市燃气用户约9.2万户;新增供热面积58万平方米,铺设管网2.02千米,累计供热面积330万平方米,全市民用户2.2万户,中心城区覆盖率达88%;投资约1.4亿元实施老旧小区改造27个,改造住宅楼128栋,改造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惠及居民3778户。城市韧性显著增强。智慧城市大脑项目一网通办、智慧安平、智慧生态等应用已投入使用,智慧文旅、智慧城管、智慧健康等应用试运行;编制完成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完善修编各类水利设施应急预案293项,投资1663万元完成书院河、颍河等河道水毁修复项目建设;实施山洪灾害防御工程维护,完成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40处水库河道图像视频监测站、320处简易雨量站和224处无线预警广播运行维护,完成12处水库河道山洪灾害监测设备改造,提升雷达水位监测能力。
6.乡村振兴有序推进。《纲要》实施以来,我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推动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让脱贫成果“更牢”,让乡村画卷“更美”,让广大农民“更富”。乡村建设稳步推进。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坚持“四个不摘”要求,突出“五个强化”,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至2022年底所有行政村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预计2023年底有70%行政村收入达到20万元。乡村产业发展提速。全市中药材种植1.8万亩,蔬菜种植3.8万亩,食用菌种植135万棒;全市农村电商420家,年销售额突破1.2亿元;新发展农民合作社49家,创成国家级示范合作社2家、国家五星级休闲农业精品园区2家,大金店镇被评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宣化镇被评为河南省级农业产业强镇;十四五期间实施衔接乡村振兴项目268个,总投资4.08亿元。和美乡村成效显著。建成郑州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1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13个,创成3A级景区村庄5个,入选河南省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4个,创建美丽庭院2.9万户,被评为郑州市“美丽庭院”创建示范县;开展“治理六乱、开展六清”行动,完成旱厕整改2359个,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82%,乡村面貌明显提升。
7.生态建设力度加大。《纲要》实施以来,我市坚定不移实施生态优先战略,守护好绿水与青山,坚决落实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持续推行林长制、河长制、湖长制,实现水有人治、林有人护体系。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完成国土绿化1万亩、森林抚育3.21万亩,建成森林特色小镇3个、森林乡村35个;林长制工作成绩显现,健全市、乡、村三级工作体系,推行“林长+公安局长、林长+检察长”运行机制,创设“一园六基地”;少洛高速少林(崔坪)出入口护坡景观绿化工程项目建成投用,环嵩山旅游公路森林绿道等项目正常推进;完成废弃矿坑生态修复42个,治理面积3934亩,创成绿色矿山11家。水域生态逐步改善。治理河道668.1公里,“南水北调”引水入登后续工程、亚投行颍河灾后重建项目等项目有序推进;31个应急水毁工程完成修复,实现安全度汛;城区新建供水加压泵站6座,延伸供水管网68公里,新建农村供水管网56公里;压减地下水开采300万立方米;白沙水库国控断面环境本底判定工作顺利通过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论证。大气环境明显改善。深化工业企业综合治理,上报预培育绩效分级A、B级企业34家,开展大气源清单编制工作,覆盖788家企业;强化面源污染防治,对餐饮油烟、露天烧烤实施源头管理,累计检查餐饮单位7210个,发现1216个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完成69台大型餐饮单位油烟在线监控安装;强化扬尘污染防治、散煤燃烧治理、露天焚烧治理等工作,累计发现各类问题1501个,均已整改完毕。土壤保护不断加强。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有效保障,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科学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机制,完成水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修复27处;完成10个农村环境整治任务;深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41.2%,农药利用率达到41%,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97.6%,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22%。绿色低碳加快发展。圆满完成煤炭消费减量及能耗“双控”年度目标任务;“两高”梳理及节能降碳计划有序进行,重点推进王楼水泥、少林特材等企业开展节能降碳改造工作;积极发展我市清洁能源和新能源项目建设,嵩铂新材料5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一期建成试生产,平北登电4.5万千瓦风电项目完成并网发电,三一风电项目完成核准;屋顶光伏建设完成并网28.32万千瓦;登封大熊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组织的审查。
8.全面深化改革稳步推进。《纲要》实施以来,全市重点在打造服务型政府、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与《纲要》确定的目标基本一致。加快打造服务型政府。围绕“一网通办、一次办成”,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水平,推动更多事项实现“掌上办”“就近办”“免证办”,全面实现“不见面”政务服务;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实行“编制分类管理、人员统筹使用”,基层力量得到进一步充实。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积极推进“三化三制”改革,登封市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完成挂牌;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体系建设;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21家企业评价机构完成备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新登集团合资组建嵩岳战新、中岳产业2支基金,总规模达20亿元,带动中氢聚力、大鱼智行等项目落户登封;进一步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完善企业债务风险动态监测预警机制;优化文旅板块资源配置,完成新登索道公司和嵩杨索道公司少林索道收益权、少林景区停车场及游客中心土地使用权向文旅集团划转工作;整合政府砂石、垃圾填埋场等资产资源125亿元,装入建投集团,壮大其资产规模,提升融资能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制定《登封市“企业安静生产日”工作办法(试行)》,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建设和深化信用应用系统,建立新型监管机制,“信用登封”平台于今年6月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开展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自查自纠,破除各类影响市场准入的壁垒,确保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
9.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纲要》实施以来,我市始终坚持民生优先原则,围绕市委市政府要求和目标任务,扩大教育、医疗、健康、养老等优质服务供给,打造全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民生保障体系,全面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加快推进人民生活高质量发展。高质量教育发展体系不断完善。优质教育发展更加均衡,全市幼儿园普惠率97.46%,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58.51%;郑州市第三十四中学与市直七初中实施“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合作,市直一初中等8所学校被评为郑州市“新优质”初中;书院河路小学被为河南省“五育并举”实验学校,通达路小学被评为河南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普通高中招生比2022年增加929人,登封一中、实验高中、嵩阳高中先后被评为郑州市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示范校;卢店镇初级中学和君召乡初级中学改扩建工程建成投用;落实“双减”政策,实施“县管校聘”改革;80所初中、小学更换班班通设备1154套,投资147万元购置配备计算机276台,书院河路小学、通达路小学获河南省中小学信息化教学改革实验校荣誉。健康登封建设持续推进。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远程会诊等资源共享,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选派9名业务骨干到乡镇分院任业务副院长、299名医生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4个小组开展业务帮扶;开展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提质升级,实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全覆盖;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目前15家基层医疗机构达到基本标准,8家达到推荐标准;完善卫生应急保障体系,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和传染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强化传染病疫情网络监测预警和分析报告,统筹开展全市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布病等重点防治工作,建立覆盖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全过程的信息化追溯体系;提升县域医疗服务效能,加快推进肿瘤、微创介入、麻醉疼痛、重症监护、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临床服务“五大中心”建设工作;持续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开展卫生单位、健康细胞、无烟单位创建工作;登封市总医院暨公卫应急救治中心建设项目和登封市人民中医院改建项目有序推进。就业政策持续强化。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8707人,实现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972人;新增返乡下乡创业人员2509人;返乡农民工创业辅导2006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61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786人;成功申报“郑州市农民工返乡创业之星”三家,“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1个;全市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持续扩大。继续执行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登记备案养老机构19家,设置床位4047张;4个街道建成街道养老服务中心5个、全市社区建成76个日间照料中心;全市享受最低生活保障3752户6937人,享受特困人员救助对象2225户2238人;妇女儿童和青年趋向全面发展,持续做好出生人口监测和生育服务证登记管理工作,加强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标准化建设。
10.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纲要》实施以来,我市依法治市、基层治理和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扎实推进,与《纲要》确定的目标基本一致。依法治市力度加强。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三项制度”,行政执法社会满意度显著提高;开展普法宣传180余场;8个司法所被评为“河南省五星规范化司法所;全市人民调解组织排查矛盾纠纷20331起,调解成功18487起,实现矛盾纠纷线上闭环处置。基层治理稳步提升。深入推进“三零”平安单位(村、社区)创建,全市“三零”村(社区)273个,创成率79.36%;“三零”企事业单位1147个,创成率94.87%,社会治理效能明显提升;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全面开展党员“三起来”活动,构筑疫情防控坚固防线,组建阳城定点救治医院保障工作专班,组织69个市直单位996名党员干部,成立33个交通干线县界卡点党组织,109支党员冲锋队在主城区街巷卡点开展劝阻、疏导交通,动员8577名居家办公的机关党员到社区报到,为打赢多轮抗疫硬仗贡献组织力量。国家安全观有效落实。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将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及时就地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及时化解了“少林寺进军房地产”“隆达超市退市”等敏感网络舆情;筑牢“三条防线”,压实“四方责任”,强化“五种能力”,做好全社会疫苗接种和中医药预防;重点推进264个纳入省专项规划的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建设,村民住房灾后重建共4674户,已全部安置到位;加快登封市粮食和应急物资储备库项目建设,提升市级储备粮储备能力和突发应急物资保障的管理水平,成立“登封市粮食储备有限公司”,全面落实储备粮国有化管理,确保粮食安全。
(三)重大工程项目进展情况
“十四五”以来,围绕《纲要》确定的重点任务,建立重点项目推进台账,明确责任单位和进度要求,形成年度滚动的重大项目实施计划,全市各级重点项目建设进展好于预期。
1.省和郑州市重点项目
2021、2022年和2023年前三季度,全市共实施省和郑州市重点项目138个,分别完成投资123.5亿元、133.2亿元和86.8亿元,分别占当年投资计划目标的104.6%、106.3%和81.4%。
分年度看,2021年纳入省重点项目3个,完成投资10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目标的105.3%;郑州市重点项目40个,完成投资113.5亿元,占年度目标的104.5%。2022年纳入省重点项目9个,完成投资35.9亿元,占年度目标的106.5%;郑州市重点项目31个,完成投资97.3亿元,占年度目标的106.2%。2023年纳入省重点项目9个,前三季度完成投资27.3亿元,占年度目标的72.9%;郑州市重点项目46个,前三季度完成投资59.5亿元,占年度目标的86.2%。
2.登封市本级重点工程项目
“十四五”前半程,全市实施市本级重点项目224个,累计完成投资97.5亿元,其中2021、2022年和2023年前三季度分别完成投资56.9亿元、34.5亿元和67.7亿元,占当年投资计划目标的105.6%、113.1%和65%。
二、规划实施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风险挑战
(一)发展环境更加复杂。从国际环境看,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地缘政治冲突不断,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中美分歧管控难度加大,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有限全球化”“筑墙设垒”“脱钩断链”趋势渐显,全球经济和国际贸易增长缺乏动力。从国内环境看,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不减,面对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与发展中国家加快新型工业化并行“双重挤压”,经济恢复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不安全性还在上升。从我市自身看,经济回升向好但恢复基础不牢、内生动力不足,疫后重启市场信心恢复、消费潜力释放不及预期,房地产市场整体疲软且风险增加,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一定压力。
(二)产业结构优化仍需加力。我市工业经济规模较小,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少(235家),在郑州六县市中仅多于中牟县;受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国内外市场形势严峻等影响,企业订单严重不足,利润受到挤压,多数企业处于临近亏损状态;高耗能产业占比过大,我市高耗能产业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的87.1%,工业占比前三的行业分别是煤炭开采、非金属矿物制品和电力生产;主导新兴产业发展较为缓慢,重点培育的新材料行业仅占规上工业的8.6%,整个行业呈现出比较明显的规模小、种类多、布局零散等现象。
(三)科技创新能力仍需加强。高水平创新载体、高能级创新平台、高质量创新企业、高素质科创人才等支撑还有很大差距,目前,我市共有科技型企业243家,在郑州六县市中仅高于中牟县,高新技术企业90家,和中牟县持平,在郑州市六县市中排名末位;创新创业生态还需进一步优化,产学研用融合水平还不够高,与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相适应的创新创业配套政策、金融生态、服务体系等仍需完善。
(四)绿色低碳转型压力较大。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能源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作用更加明显。全市产业结构中水泥、耐材等传统产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占比大,高耗能企业、高污染企业依然存在。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不高,垃圾焚烧、污泥处置、危险废物处置能力虽在不断提升,但生活垃圾分类与回收利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传统产业受市场影响,企业效益持续下滑,节能环保投入下降,绿色低碳转型压力较大,矿山修复治理面临较大困难。可再生能源虽然比例进一步加大,但受资源限制,其发展空间有限。
(五)民生领域短板尚需补齐。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仍需提升,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养老、住房、托育等民生领域仍有不少短板,教育、生育、养育成本较高,“就业难”与“招工难”同时存在,就医难、出行难、停车难等民生问题破解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统筹发展与安全难度增加,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等多发,安全生产、应急体系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弱项。
三、进一步推动《纲要》实施的重点任务举措
在十四五后半程,我们要抢抓机遇,以贯彻二十大精神为引领,突出“发展要上去、质量要提升、社会要稳定”,围绕打好打赢“产业提质提速、文旅文创融合、乡村全面振兴”三大战役,进一步明确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登封实践的实施路径,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标准、更硬的举措推进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实施,圆满完成目标任务。
(一)加快培育产业新动能,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着力构建现代工业体系。推动水泥建材、磨料耐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引导企业主动实施数字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围绕新材料、装备制造、铝及精深加工等新兴产业,强化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工作导向,聚焦补齐产业链短板和突破关键领域,重点向产业链下游和终端产品延伸,主导产业占比争取突破35%。二是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建立健全“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鼓励企业在生产全过程中积极融入科技元素;全力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用;持续开展科技型企业培育,对符合条件企业进行备案,做到发现一家,培育一家,备案一家,继续组织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开展政策培训,力争科技政策培训覆盖到全部工业企业。三是推进一区多园平台建设。强化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三主”定位,加快提升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提高开发区资源运行和服务管理效率,确保新材料产业园、中禾科创产业园二期、新材料产业园建成并实现规范化运营。四是全力抓实文旅文创提质增效。全面推进少林景区创建世界级旅游景区,推进范家门景区、摘星楼景区和郑州香山景区创建4A级旅游景区工作,扎实推进登封市“天地之中世界文化遗产”景区提升项目、少林新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尽快开工启动天中湖康养文旅示范区EOD项目、郑州第二野生动物园等项目,全面推进猿动力娱乐集团少林功夫全宇宙主题科幻世界项目、缦合缦•安赞酒店等项目落地建设。五是全面丰富文旅文创发展业态。推动嵩山民宿扩容提质,开工建设1—3个特色民宿集群,叫响“嵩山民宿”品牌;推出“夜场武术表演+音乐大典+夜游嵩山”等新产品组合,不断提升天中市集、功夫市集文旅新场景,激活文旅夜经济;推进登封文体中心项目建设,把登封打造成全国体育赛事中心;积极探索功夫研学旅游等新模式,提升“音乐大典”演出水平,配合举办中国功夫节(或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持续推进嵩山少林武术馆功夫表演,塔沟万人功夫表演在少林景区常态化展演,让少林武术成为带动登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世界名片”。
(二)着力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装备制造、新材料、铝及铝精深加工、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瞄准国内外500强、行业领军企业和上市公司等,针对企业需求开展“一对一”、“点对点”精准招商;做好三一、法国圣戈班、海螺、华润等已落地500强企业的跟踪服务工作,推进三一冷链车物流车生产制造、圣戈班氮化硼生产线、海螺再生铝等500强企业意向项目的签约落地,形成以500强为引领带动的产业集聚效应;紧盯嵩岳战新、中岳产业两个产业基金储备的亚柏无人机、大鱼智行等项目和拟入驻中禾科创园、新材料产业园的无锡华琳等项目尽快实现入驻开工;加强跟踪服务,针对重点项目一对一制定项目攻坚推进计划,加快海螺锂电池循环利用、大熊山抽水蓄能等重大项目立项、能评、环评、施工招标等开工前各项要素办理进度。二是打造营商新环境。走深走实“万人助万企”等活动,持续落实“企业安静生产日”制度,全面擦亮营商环境金字招牌。运用“信用登封”平台、探索建立信用修复跨部门联动机制和信用修复自动提醒机制等措施,不断提升信用修复工作便利化水平。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及郑州市委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部署,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以更优营商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推动营商环境工作在2025年底前稳居全省第一方阵。三是提升政务服务能力。着力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突出的痛点、难点和堵点问题,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完善行政审批“容缺”、“承诺”要件及流程,健全“容缺审批”例会制度;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结合深化机构改革,进一步理清部门之间的权责边界,提效政府服务。
(三)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城乡建设与生态文明同步推进。一是筑牢高质量发展绿色屏障。坚持大气环境治理,深入开展VOCs低效设施治理和工业企业污染防治设施治理,加强重型柴油货车、非道路移动机械抽检力度;深化水环境治理,确保我市白沙水库国控断面和双洎河界河市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继续开展河道“清四乱”专项行动及河道清淤疏浚工程,切实推进河库水生态恢复;重点加强土壤、农污、地下水等方面污染防治,管控重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持续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和林长制,科学开展国土绿化,高标准推进全域矿山生态修复和提升。二是落实“绿色低碳转型”战略。正确认识和把握能耗“双控”和政策走向,加强节能管理与降碳,推进产业绿色转型提质增效,以河南省碳达峰试点县市为契机,积极落实我市碳达峰试点方案,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进一步研究论证我市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所面临的问题,继续推进我市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积极推进三一重能200MW风电项目建设,加快完成豫能控股1800MW压缩空气储能项目、登封大熊山120万千瓦抽水蓄能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实现开工建设。三是加快推进城市高品质建设。围绕“大景区城市”建设目标,深入开展市容市貌、交通秩序等专项整治行动,统筹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功能提升城建PPP项目(二期)等30余条道路新建改建工程,以道路有机更新引领带动城市有机更新;以完整社区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及电梯加装,优化功能;以适应市民和游客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合理配置路权,优化慢行系统,通过透视廊、修山体、增绿量、畅交通,真正让群众感受到美好生活的味道,提升市民生活品质;推进和美乡村、特色小镇建设,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城乡。
(四)大力改善民生福祉,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一是持续改善教育资源供给。扩大普惠性资源供给,发展公益性普惠性学前教育,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小学全面推动素质教育,推动高中多样特色发展,继续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推进登封一中扩建等项目,逐步改善我市学校整体办学条件。二是深入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进一步发挥“龙头”带领作用,积极推动体系内医疗资源有序流动,努力构建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县域卫生健康服务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实施市人民中医院、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医共体协同信息平台和“六大中心分院”项目,努力提升医疗服务品质;深入推进医疗资源结构优化和布局调整,努力形成方便高效的就医格局。三是继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文化惠民力度,更好地满足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发展健康养老服务,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健全社会管理统筹协调机制,全面加强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平安登封”建设,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五)坚守安全底线,着力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一是继续维护社会稳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以平安建设为重点,深入推进“三零”平安单位(村、社区)创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数治“四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推进社会治理数字化。二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强事故风险研判和措施应对,积极防范化解房地产等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三是紧抓安全生产不放松。持续排查危化品、燃气、冶金工贸等重点领域企业的潜在风险,突出文娱、酒店、商场、“九小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管理,全面提升安全水平;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和灾害天气应急预案,加强应急、市政、交通、电力、通讯等专业救援队伍建设,着力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