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区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
现将《2015年全市农村卫生与妇幼保健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15年5月25日
2015年全市农村卫生与妇幼保健工作要点
2015年,全市农村卫生与妇幼保健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医改各项任务和市卫生中心工作,以“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工作重心,进一步完善政策,强化监管,提升水平,着力推进农村卫生和妇幼保健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一、重点工作
(一)扎实开展“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活动。以群众满意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对照“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创建标准和考核细则,各乡镇卫生院有针对性的查找和解决群众看病就医中的实际问题,狠抓落实,夯实人才队伍建设,逐步提高医疗水平、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促进乡镇卫生院健康、可持续发展。2015年力争有2所乡镇卫生院创建达标。
(二)积极开展爱婴医院复核活动。以迎接国家、省、郑州市对全市“爱婴医院”复核为契机,切实加强爱婴医院长效管理,保护和支持母乳喂养,促进各医疗卫生机构产科与儿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保障广大孕产妇和婴儿的生命安全。
(三)为具有登封市户籍的新生儿免费进行35种遗传代谢病、耳聋基因筛查,为具有登封市户籍的适龄(35-59岁)妇女免费进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DNA检测及宫颈癌、乳腺癌筛查。
二、日常工作
(一)新农合工作
1、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在国家规定和不低于2014年当地实际补助标准的基础上每人每年提高20元。根据基金收支状况,积极争取财政支持,严格管理,提高实际补偿比,不断提升参合农民的受益水平。调整完善2015年度新农合统筹补偿政策,加强门诊与住院补偿方案的衔接,合理设置住院起付线或低费用段报销政策,适当提高门诊费用报销比例和封顶线,控制门诊转住院行为。落实完善35种重大疾病保障政策,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审核监管,提高入径率,严控变异率,保障服务质量。
2、提高农村居民大病保险补偿水平。2015年农村居民大病保险仍实行郑州市级统筹,人均保费标准提高到30元。降低起付线,提高补偿比例,起付线调至1.5万元,实行分段补偿政策,补偿比例最低不低于50%,最高为80%,参合农民在保险期内可享受最高30万元的保障金额。加强对商业保险机构经办服务的监督与考核;商业保险经办机构要简化手续、优化流程,采取便民措施、主动服务,扩大参合群众的受益面,充分发挥大病保险基金效能。
3、推进新农合支付制度综合改革。全市所有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全面实施支付制度改革。一是在全市定点医疗机构开展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重大疾病限额付费 ;在乡级定点医疗机构开展总额预付。二是推广宜阳县、息县、武陟县的做法。宜阳县在县、乡级开展疾病分组分类支付;息县根据病种病程的发展,对180余种常见病进行综合支付分类打包结算;武陟县开展次均住院费用级差管理模式,量身定制了各定点医疗机构的次均费用,确保新农合基金安全。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和质量控制体系,为强有力推进改革提供组织保障。三是发挥新农合的杠杆和利益导向作用,拉大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差距,引导患者分级有序就诊。建立基层首诊和严控转诊,探索以各级医疗机构诊疗能力为基础的分级诊疗制度。对于在基层首诊并按规定转诊的患者,可按规定比例报销,对于没有按照程序就医的,降低报销比例。畅通患者下转渠道,取消下转患者起付线,引导慢性病、恢复期患者向下转诊,控制医药费的不合理增长。
4、深化新农合经办机制改革。分析研究新农合经办机制改革以来的成绩和问题,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逐步攻克改革瓶颈;加强对商业保险机构经办新农合补助支付业务的考核和监督,引导商业保险机构不断提高经办服务能力,提高经办服务质量。商业保险经办机构要健全监管队伍,强化业务指导,完善制度流程,严格审核支付,提升服务效能。定点医疗机构按照新农合政策,为参合农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各司其职,密切协同,推进“政府主导、管办分离”新农合新机制高效运行。
5、开展“新农合政策落实监管年”活动。按照省卫计委要求,2015年以“推进新农合政策落实,提升新农合监管水平”为目标,在全市开展“新农合政策落实监管年”活动,进一步完善新农合服务行为监管和基金运行监管的各项制度措施,加强各级新农合监管队伍和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新农合运行监测指标体系和长效监管机制,及时发现并严厉查处新农合服务中的违规违纪行为,推动新农合各项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实。落实基金运行分析、补偿公示、约谈通报制度,加强即时结报监管,加大对即时结报费用的审核力度,及时查处即时结报过程中的违规违纪行为,保障新农合基金安全。加强对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建立定期检查、暗访、突击检查的长效监管机制,及时处理通报违规的定点医疗机构。
(二)全面落实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按照“倾斜基层、优化机构、突出重点、提高质量”的原则,巩固现有服务项目,进一步扩大服务覆盖面,提高服务规范程度,提高居民感受度。一是认真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明确乡村医生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项目、内容和标准,保障农村居民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二是严格落实项目资金和财务管理,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完善日常监督检查制度,实行项目资金专帐管理、专款专用、账册清晰、原始凭证真实。三是进一步健全考核机制,加强对承担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考核,督导检查项目经费落实情况,确保资金在基层特别是在村级的合规使用。
(三)农村卫生工作
1、统筹城乡片医社区卫生服务。加强片医管理,从服务内容、服务形式、服务形象、地图式定位服务管理、进千村督导帮扶等方面丰富片医工作内涵,逐步突破制约片医统筹发展的瓶颈。
2、全面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2015年全面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为签约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探索和推行个性化的特需服务,重点针对留守老人、慢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全面掌握签约居民健康状况,制定健康方案,指导落实预防保健。着重提高签约服务质量。
3、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新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立足规划科学合理,建设标准适度超前,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三同步(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大冶西施中心社区、告成中心社区、唐庄中心社区等3所示范卫生服务中心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合理安排业务工作布局、规范工作流程、统筹人员和设备,尽快开诊。各乡镇区办要以3所新型农村社区示范卫生服务中心为引领,主动作为,统筹协调,积极争取各级政策资金支持,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确保入住居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得到保障。
4、认真落实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各项政策。按照省政府和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文件精神,巩固和完善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的多渠道长效补偿机制,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基本药物制度专项补助经费、退出村卫生室的老年乡村医生生活补助经费按照各级财政应承担比例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基本药物专项补助经费按照预拨和结算相结合的办法,年初预拨70%,年底根据考核情况予以结算。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经费为40元,要合理确定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任务分工,农村地区新增5元经费全部用于村卫生室,原则上将48%左右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交由村卫生室承担,绩效考核后拨付相应资金。持续做好老年乡村医生生活补助的发放和资格认定工作。
5、实施农村卫生人员岗位培训项目。持续做好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技术人员岗位培训,继续实施乡村医生培训项目、乡镇卫生院实用人才培养“522行动计划”。加强对各项目绩效考核和过程管理,加大督导检查力度,确保经费专款专用,确保按时完成项目任务。积极落实省政府《关于实施基层卫生人才工程的意见》,加快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6、做好乡村医生执业再注册工作。乡村医生执业再注册工作涉及到每一位乡村医生的切身利益,要加强政策宣传,统一政策精神,规范操作流程,把握时间节点,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完成乡村医生执业再注册工作,及时为乡村医生换发新证。
(四)妇幼保健工作
1、深入贯彻落实母婴保健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加强母婴保健监督执法及专项技术服务监管,强化“母婴三证”管理及培训,做好《出生医学证明》发放和信息管理。
2、加强妇幼卫生体系建设。加强基层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建设,进一步提高产科服务质量和孕产妇卫生保健水平。加强对基层卫生机构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基层妇幼保健人员服务技能,规范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系统管理。
3、提高妇女儿童保健服务水平。按照《登封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要求,完善妇幼健康服务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加强对基层妇幼卫生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做好妇女常见疾病防治、儿童疾病综合管理等工作;继续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和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
4、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积极推进婚前保健工作,加强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优生知识宣传,规范检查项目,不断提高婚检率和服务质量;继续实施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项目;进一步普及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服务,规范管理,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和服务质量。
5、认真实施重大公共卫生及妇幼卫生信息监测项目工作。继续实施“降消”、盆底功能障碍防治等项目。完善妇幼卫生监测、年报和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监测体系,逐级开展全员培训,提高妇幼卫生信息的质量和利用率。
(五)社区卫生工作
1、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一是继续做好星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创建工作,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二是继续强化管理和考核,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评优评差和管理经营权退出机制,建立完善片医服务绩效考评机制,注重对服务项目、服务质量、服务效能、服务投入、服务第三方感受进行全面考核,分析讲评,奖优罚劣。三是全面实施地图式定位责任服务管理,持续做好“十进社区”、“十进单位”工作。
2、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一是强化岗位培训和规范化培训。利用上级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培训项目,同时做好岗位培训、技术练兵、医护质量评比活动,努力提高社区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二是继续探索交流引人、育人、留人机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校毕业生和社区适宜人才进社区。三是持续提升社区卫生科研理论水平,鼓励大家认真总结经验,在国家、省、市级杂志上发表高质量科研论文。
3、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息化建设。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息化和全市信息平台建设,更新软硬件设施;培训信息人才,加强信息管理,发挥信息技术在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业务考核等方面的作用,助推社区卫生服务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