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季的到来,气温升高、湿度增大,在我们尽情享受美食带来愉悦的同时,食物中毒也进入了高发季。食物中毒不仅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不适,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因此,了解夏季食物中毒的相关知识,掌握有效的预防方法,对于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一、认识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指患者所进食物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或食物含有毒素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根据病因不同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比如误食了被细菌、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是食用了含有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的食品等。最常见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此外,还可能伴有头痛、头晕、乏力、发热等全身症状。严重的食物中毒甚至会危及生命。
二、高发原因
夏季之所以成为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微生物繁殖快:夏季气温高、湿度大,这种环境非常适合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食用后容易引发食物中毒。
食物易变质:高温天气使得食物的保质期明显缩短,新鲜的食材如果不及时妥善保存,很快就会变质。变质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食用后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饮食习惯:夏季人们喜欢吃生冷食物,如凉拌菜、冰淇淋、冷饮等。这些食物如果制作过程不卫生,或者原材料受到污染,就容易引发食物中毒。此外,夏季也是烧烤、夜市的旺季,路边摊的食品卫生难以保证,增加了食物中毒的风险。
三、预防措施
把好食材选购关:尽量选择正规超市、农贸市场购买食材,查看食品标签,确保在保质期内,不购买包装破损、变质的食品。挑选新鲜的蔬菜水果,避免选择有腐烂、变色迹象的;肉类应选择色泽正常、无异味的,海鲜要挑选鲜活的。
做好食品储存:生熟食物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可使用不同的容器或保鲜袋分装,生肉、海鲜等放在冰箱下层,熟食、即食食品放在上层。控制冰箱温度,冷藏室温度保持在4℃以下,冷冻室温度在-18℃以下,定期清理冰箱,及时丢弃过期、变质食物。
确保食物加工安全:处理食物前后要彻底洗手,厨房用具如刀具、砧板、餐具等要定期消毒,生熟食物使用的厨具分开。蔬菜、水果食用前要用流动水充分冲洗,可适当浸泡;肉类、海鲜等食物一定要煮熟煮透,避免吃生的或半生不熟的食物。例如,鸡蛋要煮熟,海鲜要蒸透,肉类内部温度至少达到70℃以上。尽量不吃剩饭剩菜,若要保存,应及时放入冰箱冷藏,再次食用前必须彻底加热。
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少吃路边摊、大排档等卫生条件难以保证的食物,夏季凉拌菜、冷食易受污染,要谨慎选择。多喝开水,少喝生水,不喝过期或来源不明的饮料;吃冷饮要适量,避免过度刺激肠胃。
四、食物中毒后的应急处理
如果不慎发生食物中毒,应采取以下措施: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防止继续摄入毒素。进行自我催吐,可喝大量温开水或淡盐水,然后用手指、筷子等刺激咽喉部催吐,反复多次,尽量排出胃内残留食物。一旦怀疑食物中毒,应尽快前往附近的医院就诊。在前往医院的途中,要让患者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如果患者出现呕吐,应将其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同时,要尽量保留剩余食物、呕吐物、排泄物等,以便医生进行检验,确定中毒原因。如果出现呼吸困难、抽搐、昏迷等严重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
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夏季这个食物中毒高发季节,让我们提高警惕,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科学预防食物中毒,共同守护我们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