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文广字〔2016〕7号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扶贫工作意见,进一步加快贫困乡村文化场所建设,促进贫困乡村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结合登封市文广新局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精准扶贫为导向,按照“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的总体要求,以贫困村、贫困人口为工作对象,拓宽扶贫思路,创新扶贫方式,完善扶贫机制,调动全部力量,着力改善贫困村的发展环境,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二、目标任务
坚持不懈推进文化扶贫攻坚,聚焦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利用文化站、文化大院、社区文化中心的场所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传播、文体娱乐活动、民俗文化传承、法治科普、致富技能培训等活动,全面提高贫困乡村乡风文明建设整体水平。发挥广播电视优势,通过多种宣传形式,全方位、多角度,营造精准扶贫的重大意义。
三、实施内容
结合文广新局实际,认真实施“六大工程”,努力提升贫困乡村文化场所服务能力,改善乡风文明建设水平。
(一)实施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升级工程
1、严格按照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建设标准,督促各乡镇区办对扶贫村的各类文化设施逐一摸排和升级,按要求完成达标提升工作。
2、文体活动器材、演出物资和图书报刊的补充更新向贫困村倾斜,并保证农家书屋“三农”类出版物数量达到20%以上,活动器材和演出物资每年都有补充。
3、加大对乡镇文化管理员的培训,确保每年都对乡镇文化管理员培训一次。
(二)实施公益性文化活动工程
1、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演出活动。组织文化演出队伍、文艺工作者到贫困村开展多种形式的文艺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观众人数占贫困村人口的50%以上。
2、开展“一村一月一场”电影放映活动。在贫困村实施一年12场公益电影放映,观众人数占贫困村人口的90%以上。
3、开展送戏下乡活动,我市豫剧团送戏下乡向贫困村倾斜,确保每个贫困村每年能看到一场免费戏曲。
4、大力开展流动文化服务,利用流动图书车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图书下乡服务,每个贫困村每年送图书下乡服务一次。
(三)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依托全市文化资源普查平台,对贫困村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普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挖掘整理,优先考虑将贫困村申报的非遗项目纳入我市保护库。积极向上申请资金,对贫困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补助。
(四)实施农村文化人才培训工程
依托上级文化人才专项计划,对贫困村乡土文化能人组织培训,提高乡土文化能人服务基层群众的水平。
(五)实施互联网+文化惠民工程
积极探索我市在互联网+文化惠民方式上的运用模式,通过资源整合,利用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搭建的平台,建设网上图书馆、网上展览馆、网上剧场等公共网络文化设施,推动优质文化资源向贫困村倾斜,为贫困地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和方便的网络文化服务。
(六)实施农村数字电视惠民工程
对贫困村数字电视用户免费配置第一台机顶盒,执行特惠基本收视维护费标准,并增加节目内容,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务。
四、保障措施
(一)整合各类资源,抓好协同共建。立足实际,切实整合现有的宣传文化、农家书屋、电影放映等项目、资金、人才、设施等资源,充实贫困村文化建设内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集中力量完善已有的文化阵地,积极为村民组织文化活动提供便利服务,实现共建共享。
(二)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扶持力度。按照“政府主导、多方筹措”的原则,拓展重大文化惠民项目服务“三农”内容,加大对贫困乡村文化场所建设的扶持力度。
(三)明确责任分工,严格工作督查。各单位要建立工作责任制,制定具体措施,明确职能分工,加强督促检查,及时研究解决问题,确保扶贫“六大工程”任务落实。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成效。成立由局长为组长,其他班子为副组长,各科室、二级机构负责人为成员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具体研究扶贫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并负责督促检查各单位扶贫任务落实情况,确保工作成效,切实发挥作用。
2016年2月2日